LF-501、502常温锌系磷化液
一、应用说明 本品系常温条件下配合使用的钢铁表面锌系磷化液(LF-501俗名皮膜剂A、LF-502俗名皮膜剂B),广泛用于钢铁工件电泳、喷塑、喷漆、浸塑等表面涂装前的磷化处理,浸渍、喷淋均可,经夲品处理后的磷化膜呈灰色、结晶细而致密、耐蚀性能强、明显提高基体与涂层的结合力,且增加工件表面的平滑和光亮度,适用于各种钢铁制品工件,亦可用于锌合金处理。配合防锈油(如LF-628、618、638等)或封闭剂(如LF-668、688等)也作为终处理。 二、推荐处理工艺流程 l 前处理工艺流程工件 → ⑴人工预处理 → ⑵除油脱脂(除净为止)→ ⑶一级水洗(1~3分钟)→ ⑷除锈(除净为止)→ ⑸二级水洗(2~5分钟)→ ⑹中和(1~3分钟) → ⑺ 三级水洗(1~3分钟)→⑻ LF-301胶钛表面调整(0.5~2分钟)→ ⑼锌系磷化处理(3~30分钟)→ ⑽四级水洗(2~5分钟)→ ⑾钝化或封闭剂处理(2~5分钟)→ ⑿风干水份或热水封闭→烘干→下道工序(涂装或防锈剂处理) l 注: 1、人工预处理为人工方法除去工件表面重油污垢等一切对处理槽液不利之物质。 2、磷化成膜后建议可在冷水水洗后用80℃以上的热水再洗一次,再直接在120℃~150℃温度下烘烤5~15分钟,以增强磷化膜的抗蚀、抗压的性能。 3、磷化水洗后可增加钝化处理或封闭处理,以增强磷化膜的耐蚀性。 三、主要技术工艺参数
序 号 | 项 目 | 指 标 |
1 | 性 状 及配 比 | LF-501A剂 | 淡绿色透明液体,酸性,3.5 ~ 8% 建浴 |
LF-502B剂 | 淡黄色透明液体,中性,2 ~ 5 ‰ 建浴 |
2 | 使用方法 | 常温 ~ 55℃,浸渍5 ~ 30min、喷淋1 ~ 3min |
3 | 总酸度 | 25 ~ 35 (点或度) |
4 | 游离酸度 | 1.0 ~ 3(点或度) |
5 | 磷化液B浓度 | 2 ~ 4(点或度) |
6 | 槽液PH值 | 2.5 ~ 3.5 |
四、槽液配置(按1000升槽液、浸渍处理方式计算) A、 向槽中加入洁净水800 公斤,再边搅拌边均匀加入50~60公斤LF-501A剂。 B、 用LF-531中和剂4kg 或用LF-8805调整添加剂T 3.6kg或用片碱(约为1.0 ~ 1.2 kg)的水溶液调整工作槽液,使槽液PH=3.0左右。(若直接用LF-501A配槽剂的话此步节省) C、 向槽液中边搅拌边加入3~6公斤LF-502B剂,补充洁净水到规定液面并充分混合。 D、调整、测定并记录总酸度、游离酸度和磷化液剂B的浓度到工艺范围内**可生产。 五、磷化槽液的日常管理及补加实用经验和维护(以1000升槽液计算): 1. 因补水缘故和正常生产致使总酸度(TA)下降应补加LF-501A剂,每加入2.0KG的LF-501A剂,可使总酸度上升1度、游离酸上升0.1度。槽液基本正常的情况下可用0.5 ~ 5的PH精密试纸粗略检测:添加LF-501A剂使槽液PH值=2.5 ~ 3.5,PH值=3.0时**,若PH值大于3.5可补充 LF-501A剂调整,若PH值小于2.5可用LF-531中和剂或用LF-8805调整添加剂或片碱水溶液调整。一般添加LF-501A剂并充分混合后一定要添加A剂添加量的三分之一的LF-502B剂即 A:B = 3:1,并充分搅拌槽液**可使用了,但添加量**多不能多于空槽建浴时的添加量即LF-501A 2.5 ~ 8%、LF-502B剂 3 ~6 ‰ 。 2. LF-502B剂由多种促进剂、降渣剂、改性剂、成膜添加剂复配而成,其除正常生产消耗外还有自耗性,故在工作中应少量多次补加,在每天班前都应补加槽液的0.5‰左右为宜。亦可用发酵管测量LF-502B剂的浓度,正常条件下使用的LF-502B剂浓度为2-4度,小于2度可补充LF-502B剂,大于4度可用双氧水调节或充分搅拌槽液。 因操作等原因使槽液带入杂质太多而不稳定,可添加2‰左右LF-502B剂或LF-8805调整添加剂和双氧水来作补正调整,沉淀2-4小时后打捞沉渣再补充A、B剂,否则重新建浴。 3. 除锈工序对表面磷化处理很重要,不能过度酸洗,一般以除锈干净为止。在生产过程中槽液稍有混浊、发黒等现象也是正常的,不能盲目添加药剂,要做到从工序从前至后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 表面调整对锌系磷化工艺很重要,一般采用LF-301胶钛表调剂,2-3‰建浴。时间为0.5 ~ 2分钟,建议槽液变成黄褐色时应弃掉重新建浴。 6. 工序间水洗要使工件在水洗槽中充分来回上下循环运动漂洗多次,水洗池要经常更换,保持水质干净**采用溢流。工件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要尽量短,磷化后的工作尽量远离处理槽液存放。每天班前后应清除槽液的沉淀物和液面异物,建议每6个月重新建浴配新液。 7. 补加处理剂应遵循“勤检查、少食多餐、混合均匀充分”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