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云南再次成为市场焦点,自9月中下旬开始当地电解铝与工业硅行业双双迈入“减产”大门。而当限产落地后,市场更为关注后续四季度尤其是枯水期到来后限产力度会不会进一步扩大。为此,本文以限电为出发点,深入剖析云南省电力供需格局,并针对铝、硅两个品种后市交易逻辑做进一步探讨。
综合云南省整体电力供需平衡,我们可以提炼出以下三点结论:
第一,用电缺口将持续存在,且后续不排除继续扩大的可能。综合电力供需平衡,2022年四季度电力供需存缺口,短缺量约为113亿千瓦时,考虑到今年平、枯水期切换时点或比往年的11月底有所前置,四季度缺口仍有可能进一步放大。由此来看,云南限电、限产仍会成为较长一段时间的交易逻辑,若后续限产力度进一步放大,如云铝加大压减产能比例、硅厂加大减产力度等,均有可能导致供给端进一步的收缩,从而对价格构成微观基本面的支撑。
第二,用电缺口将会影响产业格局的变化。从中长期的视角来看,云南省用电需求增量较大,整个“十四五”期间电解铝行业新增产能约450万吨,工业硅行业新增产能101万吨,多晶硅行业新增产能25万吨,粗略计算三者将增加用电量约680亿千瓦时。而根据云南省重点水电站的建设规划,“十四五”期间乌东德、白鹤滩等或仅能提供约60亿千瓦时的发电增量(白鹤滩留存电量为置换电量),远远比不上用电增量。因此,除非云南省进一步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入,否则中长期限电或成常态,甚至将会影响到未来电解铝、工业硅等一系列新增产能的投产进度,改变产业格局。不过,从最新的能源方案中已看到地方政府发展清洁能源的决心与毅力,后续或可提供更多边际增量。
第三,对应到具体品种,伴随云南主产区的供应稳定性下降,供给侧的扰动在品种定价中将成为高敏感因子。在宏观周期影响整体大宗商品的当下,供给端的差异化定价或许可以为诸如铝、硅等品种带来一定的阿尔法收益。而这种相对的溢价赋予,可能会在未来一整年当宏观周期影响趋向钝化后,变得更加明显。仅就年内而言,国内电解铝的累库空间已经被大幅调降,且不排除进一步下调的可能。而硅在多晶硅产业迅猛扩张的前提之下,供给收缩也极有可能带动市场情绪,并使得价格的上涨驱动更为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