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已完成预拼装验收和编码工作的模板归类打包,制作材料清单表;
2、项目现场每栋楼塔吊范围内应就近提前准备材料堆场,打包材料堆放不应超过 3 层,且不超过 1.2m;
3、模板材料堆放应注意下列事项:
a.墙柱板应放置在最上面,安装时优先吊装;
b.梁板应置于顶板上面;
c.配件应与铝模板分开放置;
d.严禁将背楞置于货物下方,防止背楞压弯变形。
二、施工准备
1、编制专项铝模施工方案,施工前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2、劳务班组应由厂家免费培训:第一次在厂家进行试拼装期间组织班组进行培训;第二次培训在模板进场后首层拼装时进行,厂家应免费驻场技术指导后续两层及第一次悬挑层的施工;
3、总包现场提供 25 ㎡左右的场地进行工法样板间引路,通过样板组织项目参见单位的管理人员和班组进行培训和交底。工法样板间应包含楼梯间、飘窗、门窗、吊模、转角加固、下挂梁、 跨洞口加固等重要部位;
4、模板安装时,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a.应检查楼面的平整度,尤其是剪力墙、柱子定位处的平整度,必须控制在 5mm 以内。竖向模板的安装底面应平整坚实,清理干净;
b.在柱角墙边应植定位钢筋,防止墙柱铝模在加固时跑位;
c.准备好同墙柱厚的相同强度的细石混凝土内撑条或高强塑料内撑条,用以保证铝模在加固后 墙柱的截面尺寸;
d.预先切好直径 14mm、宽度与剪力墙截面尺寸一致的定位水平钢筋焊接挡条,以此来控制剪 力墙端部保护层以及截面尺寸;
e.预先切好板底定位钢筋,直径 14mm,长度小于墙厚 1-2mm。烧制草字头定位钢筋用于墙端 定位;
f.确保模板在安装之前需清理干净,表面残留的混凝土应用工具铲铲除;
g.选用适合铝模板的专用水溶性脱模剂;
h.混凝土浇筑宜采用塔式布料机,竖向泵管采用钢架逐层固定在下层楼面上,施工泵管禁止接 触铝模板;
i.楼层主要控制轴线及标高点引测已完成,并通过复核。
三、安装工艺
铝模板系统的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线—→墙(柱)钢筋绑扎—→定位钢筋烧焊—→墙柱安装 预留预埋—→隐蔽工程验收—→墙(柱)铝模板安装—→墙柱初调—→梁(楼板)铝模板安装—→ 梁(楼板)钢筋绑扎—→梁板安装预留预埋—→吊模安装—→全面校正加固—→隐蔽工程验收—→ 混凝土浇筑—→浇筑过程中护模—→混凝土养护—→模板拆除—→模板倒运、进入下一层铝模板的施工。
1、测量放线:
a.在楼层上弹好墙柱边线及墙柱控制线,洞口线,其中墙柱控制线距墙边线 300mm,可检验 模板是否偏位和方正;该控制线应保留长久,并用于控制砌体和砌体结构抹灰的质量;
b.在柱纵筋上标好楼层标高控制点,标高控制点为楼层+1.0m,墙柱的四角及转角处均设置, 以便检查楼板面标高;
c.控制线误差应控制在 2mm 范围内,线形清晰顺直,线宽小于 1mm。
2、墙柱钢筋绑扎
a.墙柱预埋钢筋不可超过边线,校调后保持 20mm 以上的距离,防止安装时碰撞模板,造成不 易校正;
b.墙柱钢筋绑扎时应注意尽量避开模板对拉螺栓穿孔位置,确保螺栓杆外套管的位置准确;
c.在紧贴竖向钢筋位置布置内撑条,固定牢靠。每 1.2 ㎡内撑条数量不小于 4 个,布置间距不 大于 800mm;
d.外墙 K 板的内撑条布置间距应不大于 600mm。
3、定位钢筋烧焊
a.先从墙柱阴角距离地面 8cm 处烧焊定位钢筋,不得超过边线;
b.在墙体端部位置按边线位置烧焊草字头定位钢筋,偏差≤1mm;
c.将阴角与墙头的定位钢筋拉线,中间均匀烧焊板底定位钢筋,间隔不超过 800mm;
d.在墙端部沿高度方向每隔 800mm 设置 1 根直径 14mm、宽度与剪力墙截面尺寸一致的定位 水平钢筋焊接挡条,以此来控制保护层以及截面尺寸。
4、水电等预埋应通过控制线精确定位,且有可靠的固定措施,误差不得超过 10mm。
5、墙柱铝模板安装
a.安装墙柱铝模前,根据标高控制点检查墙柱位置楼板标高是否符合要求,高出的凿除,较低 的部位采用刚性材料垫平,标高误差控制在 5mm 以内;
b.所有模板拼装前,必须对板面进行全面清理,涂刷水性脱模剂,脱模剂应按照使用说明书进 行涂刷,涂刷要薄而匀,不得超刷或漏刷,涂刷时,要注意周围环境,防止散落在建筑物、机具和 人身衣物上,更不得刷在钢筋上;
c.按预拼装编码拼装,依据定位线从角部开始,这样可使模板保持侧向稳定。封闭柱铝模之前, 需在墙柱模紧固螺杆上预先外套 PVC 管,同时要保证套管与墙两边模板面接触位置要准确,以便浇 筑后能收回对拉螺杆;
d.为了拆除方便,墙柱模与阴角模连接时销钉的头部应在阴角模内侧。其余水平向销钉应左右 两向错开。竖向连接销的销片要从上往下插入,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振落。墙板长向上下板端 600mm 内销钉间距不超过 200mm 且不少于 3 个,中间部位销钉间距不超过 300mm,墙板短向销钉不少于 2 个,短向长度超过 400mm 销钉不少于 3 个。墙身阴角模长边方向销钉间距不超过 200mm;
e.首层安装铝模板安装因无 K 板,外墙、中空井等位置可采用 50×100 定位方木垫平,二层以 上外墙直接落在 K 板上;
f.安装 K 板时应严格控制平整度和标高,偏差不超过 3mm,K 板螺栓连接不少于 2 排,不少 于 4 个;
g.安装背楞及斜撑,背楞及对拉螺栓间距不超过 800mm。斜撑底座固定方式应采用预埋件形 式,避开板面线管,底座中心距离墙边线 1.2m,斜撑底部撑杆宜支撑在底部第一道横向背楞的下方。 外墙垂直度、平整度无法满足要求时,应采用手拉葫芦配合斜撑做到一拉一顶;
k.飘窗盖板设置抗浮背楞,对拉螺栓与下楼面板对拉内撑,且间距≤800mm;飘窗设置快拆体 系;
l.对拉螺杆应露出螺母 3~5 个丝口,拧紧螺母时不可过紧或过松,过紧会引起背楞弯曲变形或
挤爆螺杆外套管,过松在浇筑混凝土时易造成涨模。C 槽处对拉螺杆必须设置 40×40×4 的钢垫片;
m.砌体墙体优化为现浇外墙应设置结构拉缝,且上下贯通与承重墙断开。
6、墙柱模板初调
a.墙柱模板安装完成后以标高控制线为基准,用激光仪进行检测,对于墙柱低于标高时使用千 斤顶调整到位,调节高脚螺丝固定,对于墙柱板超过标高位置,应及时排查原因并处理(墙柱线处 混凝土标高过高、螺杆落在钢筋上等)。安装梁板模板前,墙柱模板标高须调整到位;
b.安装好背楞和斜撑后,需对墙柱板垂直度校正,用激光仪垂直线对应墙柱 300mm 控制线, 调节墙柱垂直度、平整度偏差在 3mm 内。
7、梁(楼板)铝模板安装
a.按预拼装模板编码拼装好梁底模,梁侧模,梁顶角模及墙顶角模,用支撑杆调节梁底标高, 以便模板间的连接,梁底的支撑杆应垂直,无松动;
b.当梁高≥600mm 时,梁板连接的销钉间距长边间距不超过 200mm,短边方向不超过 150mm, 单边不少于 2 个,具体参照标准节点图;
c.当梁高≥600mm 时,应在梁侧模板处设置钢背楞对拉固定;当梁与墙柱等宽齐平时,梁背楞 应与墙柱背楞一体加固;
d.安装完墙顶、梁顶角模后,安装面板支撑梁。面板支撑梁底的支撑杆应垂直,无松动;
e.楼面四角先各安装一块模板固定并校核本单元的楼面板对角线,检查无误后安装楼面龙骨和 楼面边板,龙骨和边板安装完成后,安装楼面标准模板,所有楼面板按照模板编码安装;
f.楼面模板安装时销钉应临时固定,完成后再统一打紧固定的销片。销钉短边不少于 2 个,间 距不超过 150mm,长边方向不超过 300mm;
g.楼面模板安装完成后,应采用激光仪测量其平整度及安装标高,如有偏差通过可调节支撑进 行校正,直至达到整体的平整度以及相应的标高,偏差控制在 5mm 内。
8、梁(楼板)钢筋绑扎
a.钢筋绑扎时应注意留出传料孔及放线孔位置,四周采用井字形钢筋加密;
b.焊接沉箱吊模定位筋,吊模的竖向定位筋标高与沉箱混凝土完成面一致,保证楼板厚度。水 平定位筋与梁、墙外边一致,保证截面尺寸。
9、梁(楼板)安装预留预埋
a.预埋孔洞的铁盒定位精准,偏差不得超过 10mm;
b.首层安装时,水电工现场在所需位置开孔,每层开孔的模板必须固定,并做特殊标志,避免 下一层其他模板重复开孔。钻孔时应采用机具,严禁采用电、气烧孔;
c.水电盒及水管预埋,在沉降位置及飘台位置高度不能超过混凝土板厚,否则影响吊模及飘台 盖板的安装;
d.沉箱内侧模板支撑在竖向定位筋上。坎台靠外墙一侧采用 K 板与外侧模连接,内侧采用阴 角模板连接楼面板并固定。反边上口用固定片相连,固定片与铝模板面板固定牢靠。采用止水螺杆 对拉。沉箱内模之间应用门撑和对拉角铁进行可靠拉结及支撑,间距不超过 1.2m,预防胀模。
10、全面校正加固
a.全面检查铝模板的完整性,每个位置不能有漏洞。核对吊模是否完整,传料孔、放线孔、烟 道孔盒子是否摆放好且固定牢固。整体加固体系是否完整牢固,所有销钉紧固牢靠;
b.校正垂直度、平整度及标高,符合(附件 6-3 三表制度)的规定。
c.在墙身模板的底部采用 1:2 水泥砂浆或 C20 细石混凝土进行封堵,封堵完成后 6 小时才能浇 筑混凝土。若模板设计时有考虑封堵措施,则可直接按设计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