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双元铝业生产车间,往日的活力持续依旧、机器轰鸣,各条生产线开足马力,工人正忙......
追梦近五载,在“十四五”开局的这个特殊的春天,双元向前奔跑的脚步更加豪迈,铿锵有力。
弘扬传承“三线精神”之促生产
4月初,双元铝厂内的文化墙已全部更新完成,放眼望去,一幅幅配图介绍格外吸睛,尤其是工人们生产时与火花交相辉映的瞬间,仿佛使人回到了“三线”建设时期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时代,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我在厂里都二十年了,是一个十足的老双元人,青春都洒在厂里面了。”“我比他大,也比他先来几天,是他的老大哥”。......
一踏入车间,提起“老员工”这三个字,正在进行日常巡检的李清光、唐送芳、罗杰辉等员工就急不可耐地上前自我介绍。自2000年进入双元以来,他们扎根电解铝生产一线二十载。于他们而言,和那个时代的诸多建设者一样,既弘扬传承了“三线”建设的‘苦’,也为双元创造了新时代的‘甜’。”
自老双元成立以来,他们从普通工人一步一个脚印干到了如今的车间主任、电解分厂厂长、动力分厂厂长等,谈到双元的发展,他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自己是和双元共同成长的“好兄弟”。
双元复产之初,车间遇到的最大瓶颈就是人员少、生产组织架构不健全、设备陈旧落后等问题。“那时情况非常糟糕,厂里面什么都没有,生产设备也很落后。”谈到复产那段艰难时期,电解车间主任李清光不时摇头感叹。
面对严峻的复产形势,李清光等一批老员工团结协作,认真修改管理制度,狠抓工艺过程管控,通过他们的努力,各项生产技术指标不断优化,产量稳步提升。
“我们就是坚持加班加点搞生产、研究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双元在技术上创造了一个个自身奇迹。”动力分厂厂长唐送芳接过了话茬说道。
如今,同他们一样一直坚守在双元的老员工就有近500名,员工们个个都形成了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干事劲头,正是有了他们的艰苦奋斗,才奠定了今天双元良好的发展基础。
弘扬传承“三线精神”之强创新
弘扬传承“三线”精神,不仅要艰苦奋斗,更要勇于创新,创新永远是企业的生命力所在。
对于这一点,双元环保负责人李忠良深有体会,“复产之初,我们毫无技术支撑,生产成本较高,经济效益偏低。”李忠良说:“为提升经济效益,推动降本增效,双元成立了一支由15人组成创新团队,每日加班加点对电解槽生产系统进行研究,在技术上逐步获得了突破。”
“我们研究了“一种高效型新型铝电解槽密封保温槽盖板”“一种便于组装的铝电解槽槽上部保温装置”等近20余项技术,对保护电解槽,节约生产成本都发挥了积极作用。”谈到技术创新,双元电解分厂厂长石君强满是自豪。
短短几年,双元铝业以自主研发或合作开发的形式对各个工序进行研究、优化,目前已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2项,为进一步促进公司提质增效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新时代发展浪潮中,双元铝业科技攻坚的脚步仍不停歇,贵州六盘水双元铝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田海军介绍:“目前,双元铝业持续推动铝产业与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中南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贵州理工大学等院校深化合作,促进“产学研用”联合开发,推动高端领域新材料的研发。”
弘扬传承“三线精神”之壮产业
弘扬传承“三线”精神,双元铝业全力奔跑在铝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路上,抓项目建设更是跑出了业内“加速度”。
走进产业链重点项目冷轧、热轧、箔轧等项目建设场地,新厂房已基本建设完成,部分新设备正在不断调试中。
“为抓好项目建设,我和部门几名员工经常加班加点,抢抓进度赶工期,确保项目早日建成达效。”双元计划部负责人李兆洪说。
贵州鑫泰源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双元铝业)副总经理吴翔介绍,壮产业关键在抓项目建设,当前,公司正在全力推进各补链延链强链重点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产业集聚。
为持续壮大和延伸产业链,双元铝业按照“1+3+N”发展模式和“三链两集群”发展理念,积极协助区委区政府和开发区党工委陆续引进和推动铝棒、铝板材、铝线杆及下游产业发展,自2018年以来,产业链不断延伸,产品业态不断丰富,产业链产值逐年递增,现园区已入驻33家企业,从原铝只有产值19亿元,2018年铝产业链完成产值30.2亿元,2019年完成产值40.06亿元,2020年完成产值60.4亿元,带动就业近2000人,已成为支撑地方加快经济发展的又一工业支柱。
贵州鑫泰源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双元铝业)董事长黄厚涛表示,当前,我们正在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教育广大职工深刻领会好、传承好和弘扬好“三线”精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用实际行动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