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自然资源部支持下,广西自然资源系统持续深化用地用矿改革,为平果铝发展提供精准的土地供给,推动一座集氧化铝、电解铝、铝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南国铝都”在右江河畔迅速崛起。
地处右江河谷的平果市原属国家级贫困县,这里铝土矿储量丰富,具备建设大型铝业基地的条件。在小平同志亲自拍板下,1991年5月,平果铝一期年产30万吨氧化铝、10万吨电解铝项目正式开工,并于4年后全面建成投产。
2001-2011年,随着氧化铝二期、三期和挖潜技改项目建成投产,平果铝氧化铝产能突破200万吨/年。产能的持续扩张,使采矿用地的管理短板渐渐暴露,大量征地增加了企业的用地成本,加剧了矿地矛盾。
平果铝绿色矿山建设画面。广西自然资源宣传中心 供图
为破解采矿用地瓶颈,2005年7月,原国土资源部将平果铝土矿列为采矿用地方式改革试点,支持企业改变过去传统的土地征收模式,探索“采矿临时用地”的用地方式和“采矿占地、复垦还地”的良性循环路子。
到2020年5月底,平果铝试点矿山累计完成临时用地复垦14740亩,实施还地14230亩。通过创新采矿用地方式,平果铝闯过了一道道难关,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铝都”“南方铝都”,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千亿元,并对田东、田阳、德保、靖西等周边市县铝工业项目成功进行了技术和人才输出,助推百色实现了“借铝”起航。
实现土地复垦再利用。广西自然资源宣传中心 供图
“十三五”时期,百色市铝产业转型升级迈进了新阶段,全市7个煤电铝一体化项目全部建成,新增电解铝产能120万吨,在建产能50万吨;铝家具、铝板带箔、汽车铝部件、铝模板等一批铝精深加工项目建成投产。目前,百色国家生态型铝产业示范基地已基本建成,形成了年产900万吨氧化铝、190万吨电解铝、320万吨铝加工的产能,全市铝产业产值达705.9亿元,成为广西千亿元铝产业集群的重要一极。